至于东吴,周瑜是无可争议的第一统帅。尽管后期的鲁肃、吕蒙以及更为猛烈的陆逊等人物也表现不凡,但在周瑜面前,他们依然显得逊色不少。经过这么一番分析,三国的三大统帅已然呼之欲出,而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极为有趣。
曹操最为忌惮的便是周瑜。赤壁之战后,曹操向孙权写信,试图挑拨孙权与周瑜的关系,希望借孙权之手除掉周瑜。然而,曹操对于关羽却十分欣赏,他甚至对关羽有着极高的敬意。周瑜则不惧曹操,但对于刘备和关羽却心生忌惮。在临终前,他留下遗言告诫孙权,刘备才是东吴的最大威胁,而非曹操,并且对关羽和张飞极为看重,认为他们是熊虎之将。
在三位统帅中,关羽的综合能力相对较弱。虽然打仗是军事问题,但曹操和周瑜都深谙其中奥秘,唯独关羽不够理解这一点,最终也是因此丧命。然而,在单纯的军事能力上,关羽的确是最强的。这使得他既不畏曹操,也不怕周瑜,除了刘备,他几乎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而曹操作为兼任的统帅,最终被追封为皇帝。若与刘备、孙权相比,曹操的地位显然高于周瑜和关羽。因此,周瑜和关羽之间的比较显得尤为有趣。
在《三国演义》中,周瑜原本打算除掉刘备,便宴请刘备过江。而身处东吴的诸葛亮得知此事后,连忙与鲁肃一同赶去阻止。然而,当诸葛亮看到关羽也在场时,心中才放下了大石。果然,当周瑜得知刘备身后的那位怒目而视的人正是关羽时,便立刻改变主意,放弃了刺杀刘备的计划。那么问题来了,周瑜为何会对关羽如此畏惧?笔者认为,这其中有四个原因,其中两点来自《三国演义》,而另外两点则基于正史。
二、两点《三国演义》中的优势
首先,基于《三国演义》的主旨考虑,周瑜要刺杀刘备的情节实际上是为了更好地塑造刘备的英雄形象。鸿门宴这一情节的两个版本中,最为出名的便是马超请曹操谈判而借机行刺,但在《三国演义》中,周瑜的设定是更加戏剧化的。事实上,周瑜并未像《三国演义》所描述的那样有意杀害刘备。在史实中,周瑜的任务是与刘备合作,协调双方的关系,而不是像小说中那样动歪心思。这种戏剧化的描述更符合《三国演义》对刘备的尊重,而关羽的加入无疑加强了这一点,最终使得周瑜在关羽面前屈服,敬酒示好。
其次,周瑜对关羽的敬畏也可以看作是对关羽在赤壁之战中的贡献的补偿。在正史中,关羽以少数兵力成功阻击曹仁,并最终在李通的帮助下解救了曹仁。然而,《三国演义》中却将周瑜与关羽的关系做了戏剧性的加工,表现出周瑜敬畏关羽的心理,似乎更像是补偿。
三、两点基于正史的优势
从正史角度看,关羽的单挑能力是他让周瑜畏惧的最大原因。历史上,关羽曾以一人之力斩杀颜良,这一传奇事迹至今仍让人叹为观止。关羽的胆略、冷静以及过人的武力构成了他真正的杀手锏,这也是周瑜敬畏他的原因之一。
此外,许褚在正史中曾因怒骂吓退马超,而《三国演义》则借鉴了这一事件,改编成关羽吓退周瑜。实际上,这两者的逻辑是一脉相承的,目的就是为了表明关羽对周瑜的威胁。在鸿门宴的场合,关羽的出现让周瑜意识到,若轻易动手,后果将会很严重,因此选择放弃。
四、总结分析
从这四点原因可以看出,周瑜对关羽的敬畏不仅仅是出于恐惧,更是基于对关羽能力的深刻理解。这四大优势,分别是:关羽的团队优势、道义优势、实战优势和主公优势。这些因素使得周瑜无法忽视关羽的存在,最终不得不屈服于他。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