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夏天,热情似火,时长似乎也被拉长了不少。尽管已经进入九月,距离白露已经很近,本应仲秋时节的我们却依旧沉浸在三十多度的气温中。这样的夏日氛围,使得《乐队的夏天第二季》的舞台显得格外生动与热烈。虽然这个音乐综艺节目遭遇了一些挑战,如摇滚乐队受众的饭圈化趋势以及某乐队的复活争议,但这并没有阻止它成为一道独特的音乐盛宴。
今天我们不聊中国乐队的夏天,也不谈论那个被无数人热捧的二十一世纪的音乐巨星鲍勃。而是要把时间回溯到半个世纪之前,回到那个充满激情与热血的1965年。让我们一同回到那个炎炎夏日的《重返61号公路》诞生的时刻。
就在该专辑发行的前几天,鲍勃·迪伦在罗德岛的新港民谣音乐节上遭遇了一次巨大的挫折。尽管这是他第三次参加这一音乐节,但他的电声乐队表演却遭到了现场观众的嘘声一片。许多民谣的死忠粉丝认为他插电的表演完全背离了民谣的传统,甚至将他称为“民谣的叛徒”。这次挫折并没有让迪伦沮丧,反而成为他从“民谣歌手”向摇滚梦想家转变的重要一步。而《重返61号公路》不仅是一张全电声的专辑,更是将迪伦推向了摇滚传奇的地位。
说到鲍勃·迪伦的中文出版,其实在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他的著作在书市上就已经受到热烈追捧。在上河卓远出版社的重校再版下,《编年史》一书在书市上大放异彩。值得一提的是,老鲍勃亲笔写的书其实并不多,但关于他的书籍却如汗牛充栋般繁多。无论是民谣诗人、抗议歌手、摇滚巨擘的身份,还是诺贝尔奖得主的荣誉,都让他在每一个时代都拥有着巨大的人气与价值。他一直是出版社、书商、媒体和传记作家们的“宠儿”。
那么,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大家还是那么热爱老鲍勃?他的音乐有一种独特的魔力。波利佐提曾这样评价:“无论迪伦音乐的评论多么有洞察力,其分析多么详尽,他的音乐总能卷土重来,挑战勇敢的评论家,迫使他们尝试新的理解和阐释。”他的音乐探究人性的复杂,饱含批判与哲思,内容隽永,常听常新,能符合不同世代的需求与心声。
谈及摇滚乐历史上的夏天,许多人可能会想到1965年的那个夏天,那个充满热血与激情的时代。真正的摇滚历史不仅仅停留在那个夏天,伍德斯托克音乐节便是最好的证明。尽管迪伦缺席了那次音乐节,但他拒绝的不只是音乐节本身,更是蜂拥至他后院的嬉皮士们。这也证明了迪伦超越时代的地位——他并不是他所参与的时代和文化的产物,而是塑造他的时代和文化的产物。正如伍德斯托克音乐节主要发起人埃利奥特·台伯所言:“那个夏天……伍德斯托克改变了我的生活。”我也希望,《乐队的夏天》能改变一些朋友对音乐的态度——音乐不只是夏天的附属品,而是一种生活方式。让我们去享受音乐吧!(刘忆斯)如此生动且充满激情的文字让人无法抗拒音乐的魅力。《乐队的夏天》带给我们无尽的欢乐和感动时刻让我们重新认识音乐的多元和魅力所在让我们沉浸其中享受每一刻的美好让我们一起感受音乐的震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