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休士頓.克拉夫特 圖/Shutterstock
編按:人與人間的善意與交流,是人生一大樂事。人生下半場,步調緩了,自主的時間多了,心境更有餘裕,可以為世界與他人做一點好事。除了當志工、捐款,其實也有很多方式可以「對人好一點」,讓自己、親愛的家人朋友,甚至陌生人,增加一點點快樂。沒有靈感?這裡有30件善行靈感清單。
沒有人能夠倖免於逆境。無論如何,我們每個人都會需要人與人的善意與交流。
我花很多時間思考善良的重要性,但這個世界似乎忙得沒時間去管它。大家都認為善良是美好人生的基本要件,卻都不擅長去實踐。
為什麼我們只說不做?
善良是一個偌大的概念,生活各個領域和人際關係都會用到。所以「做善事」就像「去運動」一樣,範圍很廣、內容很模糊。善行的選項非常多,就如同某些中式餐館的菜單一樣,有許多美味的佳餚可選擇。而大腦不知道怎麼處理的話,就會選擇熟悉的事物,或完全放棄做決定。
我第一次去中餐廳時菜單看了半天,猶豫了一陣子後,終於決定點蛋炒飯。這個選擇是對的,後來我每次去中餐廳都點蛋炒飯。
社會也是用這種方法來推廣善行。無論是學校大廳或公車站牌廣告,我們都能看到一些好人好事的範本,比如隨手捐出身上的銅板或是保持感恩的心。這些經典款的善行就像我最喜歡的蛋炒飯一樣,只要去中餐廳就點它,這樣就可以避開令人不知所措的選擇障礙。
近年來,「善良」菜單上最熱門的菜色有自由擁抱、買待用餐、捐錢給動保團體等。此外還有一點傳統的項目:扶老太太過馬路、送棉被給遊民、隨手撿垃圾等。
這些都不是壞事,只是太普及了,所以我們應該想出一些更新、更有意義的點子!要想出獨特、具體、有影響力的善行,我最愛的技巧就是「交會思考」。這種思考架構很簡單,它範圍有限,又可以提供創意。第一步是進行腦力激盪,挑出「人、事、時、地、物」等類型,並把範圍縮小。這樣你就不會天馬行空地亂想,而是有明確的目標。
步驟1. 設定對象:你想對誰好一點?例如在人物這個類別,我們可以思考要對誰做善事。「我要對人好一點」這個說法就太模糊了,先設定條件,才有助於我們發揮創造力。
想想看,你要對誰做出有意義的善行:
‧我自己 ‧我的老師
‧我的父親 ‧我的同事
‧我的母親 ‧我的老闆
‧我的家人 ‧我的郵差
‧我的兄弟 ‧我的牙醫/醫師/小兒科醫師
‧我的姊妹 ‧消防員
‧我的寵物 ‧警察
‧我的祖父母 ‧咖啡師
‧我的姨嬸叔伯 ‧服務生
‧我的孩子
這個名單可以無限延伸下去。找出對象後,可以增加其他的類別,這樣可「交互思考」的內容就會更加具體。
步驟2. 設定時間:10分鐘也可能做一件好事第二個類別可以是時間。
想想看,何時要做善事:
‧每天 ‧一天之內
‧每週 ‧半天之內
‧每月 ‧10分鐘之內
‧每年
接下來就是這種思考模式的神奇之處了。在2個類別(對象/時間)中各挑一個選項來排列組合,看看能否組成一個具體行動,比如「每天要對媽媽做一些善事」、「在10分鐘之內對弟弟好一點」。
接下來,你就可以列出具體的行為,比如每天早上傳一則鼓勵的簡訊給媽媽;或是你弟弟等一下要趕著去接小孩,沒有時間做晚餐,所以你幫他訂披薩。這兩樣都是善行。發想這些點子,你就可以超越「碎紙花般的善行」(蛋炒飯),而展現出細心而有深度的善意。
步驟3. 設定事件:5種給予愛的方法你當然能增加這個思考模式的層次,美國家庭諮商專家蓋瑞.巧門(Gary Chapman)在《愛之語:兩性溝通的雙贏策略》中提到,每個人都會以不同的方式給予和接受愛,他將其分為5大類:
1. 服務
2. 禮物
3. 身體的接觸
4. 精心安排的時刻
5. 肯定的語句
於是我們上面的思考模式就可以更精細一點:「我如何在10分鐘之內服務我的弟弟」、「我如何在10分鐘之內對弟弟說出肯定的語句」。所以現在我們有3種類型的選項可以排列組合了。
下班後,不妨挪出一小時跟伴侶培養感情,最好手機都關機,好好享受一下這段「精心安排的時刻」。在你與好友的共同播放淸單中加入一首新歌,當作你今天送給他的「禮物」。這兩種「善行」截然不同。對某些人來說,每天早上去上班前最想要的禮物,就是家人的體貼擁抱。這應該是他們幾小時之內唯一的「身體接觸」。
當你認為某個人很特別,你就會做出有意義的行動。
我們都會拿出便利貼,在上面寫一些鼓勵或感謝的話給同事。有些人比較有心,會自己製作手工卡片,並詳細描述對方如何改變你的人生。想想兩者的差別。前者會讓人莞爾一笑,後者會令人感動流淚。為什麼?因為有意義的善行和交流是花心思建立起來的。
請不要誤會,便利貼也有它的效果。正如《伊索寓言》寫道:「沒有一種善舉是白費力氣。」因此,付錢買一份待用餐或是在大街上與人自由擁抱,都有各自的成效。我再強調一遍,舉手之勞是美妙又有愛的象徵。它們就像冰淇淋上的巧克力碎片一樣,可以增添風味。但是想要展現深度的善意,你得先依個人喜好選擇冰淇淋口味,接著一球一球挖出來放到甜筒中,巧克力碎片則是可有可無。
既然有能力做得更棒,何必只滿足於達標就好?
只要刻意練習,有明確的方法與決心,就能挑戰自我,培養深度的善意。
30件好事靈感清單 每天對自己、所愛的人、陌生人做一件好事 「交互思考」是很棒的腦力激盪工具,是行善的第一步。以下淸單中列出的30種行動,每項頂多花你10分鐘。所以下次你別再點蛋炒飯了,我們的菜單琳瑯滿目,還可以自由搭配,讓你找出對自己最有意義的善行:
1. 我自己:在小紙片上寫下關於自己的3件好事,放在只有你能看到的地方。
2. 我自己:分別寫下在「以前的自己」、「現在的自己」和「未來的自己」身上最喜歡的一件事。
3. 我自己:出去走走,在步行不超過10分鐘的範圍中,找出5件讓你感激的事情。
4. 家人:傳一張微笑的自拍照給家人,舉出一個他讓你快樂的原因。
5. 家人:寫2封充滿關愛的信給2位家人,藏在他們難以發現的地方。你可以給他們暗示,看誰先找到自己的信。
6. 家人:精心安排家庭日。在行事曆上做記號,請大家那一天要先空下來,做一些趣味而開心的活動。
7. 親戚:翻閱舊照片,找出你們兩人的合照。寄給他們,說明那段回憶為何令人難忘。
8. 親戚:在社群網站上發表一篇貼文,談談你跟某位親戚的相處過程,包括你有多麼欣賞他,有如當天是國定(叔伯、表親、曾祖母)節。
9. 閨蜜或死黨:傳5到7張你拍的搞笑照片給他,加上這個標題:「我相信你不會看到吐血,謝謝你包容我的各種缺點。」
10. 閨蜜或死黨:寫2首小詩,描述你對他的印象和你們的友誼。把你的大作傳給他們,寫在小卡片上更好。
11. 閨蜜或死黨:列出你這一生想和對方一起做的5件事,請他們也寫5項,這樣就有10大共同願望清單。貼在重要的地方,並貫徹執行。
12. 以前要好的同學:傳語音留言給對方,全長2分鐘,描述他的優點。
13. 以前要好的同學:打電話給對方的家人,感謝他們家養出這個好人。
14. 好同事:傳簡訊給對方,用名人來形容他平常的樣子,例如「你在發表簡報時很像歐巴馬」、「你喝咖啡的時候很像奧黛莉.赫本」。
15. 好同事:送他一本好書,貼上一張便條紙,說明這本書多有內涵。
16. 好同事:共用午餐時,問對方一些特別的問題,比如「你最欣賞的演員是哪一位」、「你有什麼有趣的怪癖」。
17. 你尊敬的人:在社群網站上拍攝小短片,談談你從對方身上學到的優點,並因此成為更好的人。在影片中標記對方,或直接傳訊息向他們道謝。
18. 喜歡搞笑的朋友:把你們的有趣回憶畫下來,傳給對方看,一起回憶那些歡樂的時光;如果你不太會畫畫,那效果會更好。
19. 啟發你的人:根據對方給你的靈感,今天來做點不一樣的事情。拍影片或寫下小短文,寫下對方的特別之處,感謝他讓你的人生變得更酷。
20. 老是與你唱反調的人:傳簡訊或打電話給對方,表達你的敬意,例如「我們對某些事的看法不同,但我很欣賞你的態度和思考方式」。
21. 你身邊的榜樣:打電話給對方,告訴他們三件事:一、自從認識他們後,你的生活變得更好了;二、你從他們身上學到什麼;三,在他們的鼓勵下,你也會繼續加油。
22. 你尊敬的前輩:重讀對方留下的鼓勵話語,跟大家分享你的心得以及所受到的啟發。
23. 鄰居:寫一張小卡片,上面有你的名字和聯絡方法,以及你可以提供的服務:遛狗、拔雜草、借調味料。
24. 波麗士:寫一張卡片或贈送鮮花,感激他們的辛勞和付出,大家才能安心地過生活。
25. 公益團體:小額捐款給你重視的公益團體。發訊息給對方的臉書小編,感謝他們所做的一切努力。
26. 老師:贈送愛心小禮物,比如咖啡、茶葉或甜點,謝謝他們的努力。
27. 瑜珈課的同學:創建群組,鼓勵大家分享療癒的訊息,並且不時安慰或鼓勵彼此。
28. 陌生人:給服務生一個親切的微笑,感謝他們的付出。
29. 陌生人:寫一首短詩貼在租屋看板,描述這個世界有多美好,而且人人都值得被善待。
30. 我自己:找一張精美的信紙,寫下這30天以來最愛的5個善行,並貼在可見之處,以見證善良的力量,並滿足自己的成就感。與你關心的人分享這份清單,推薦他們一起來練習。
希望這些點子能激發你的創造力,點燃你的同理心。靠著這份淸單,你就能打下堅實的基礎,創造良善的人生。
(本文摘自休士頓.克拉夫特著,《你的善良必須更有力量:勇氣、耐性、同理心,深度善意是助人的王道》,時報出版)
2022/09/10
贊助50+,支持免費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m/3hg64d
加入50+Line
→https://fiftyplus.pse.im/5zvc58